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漢語概說
THE CHINESE LANGUAGE 
開課學期
95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系  
授課教師
徐芳敏 
課號
CHIN2203 
課程識別碼
101 482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文16 
備註
選修兼為通識。。G1*:人文學領域。可充抵通識2學分
總人數上限:4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通識(人文學領域)課程兼文學院中國文學系選修課程
九十三學年度上學期 文學院中國文學系 徐芳敏教授
漢 語 概 說[2小時.2學分]

課程綱要課程進度

本課程與「華語教學法」課程為姊妹課程。
世界上有幾千種語言。漢語是漢民族的語言:目前國際間幾千萬人學習「華語(或稱中文、國語、普通話、現代漢語)」,這是狹義的「漢語」﹔廣義的「漢語」除了「華語」,還包括「古代漢語、近代漢語」。

本課程包含三個部分——
第壹部分前言:中華文化圈內的語言
簡單且宏觀介紹中華文化圈內的漢藏語系(Sino-Tibetan Language Family,包括漢語、藏語、(9debd7e4)語…)、南島語系(包括臺灣原住民語…)、阿爾泰語系(包括滿語、蒙古語…)…諸語言。
第貳部分漢語通論
介紹古代(上古、中古)、近代(約略相當於元、明、清代)漢語的語音、詞彙、語義、句法,現代漢語在全球各地分布的狀況。(「華語教學法」課程已介紹現代漢語的語音、詞彙、語義、句法﹔本課程將視實際上課狀況,決定是否介紹現代漢語的語音、詞彙、語義、句法。)
第參部分漢語與漢文化
介紹漢語作為文學、哲學語言的特質(例如:有人說「漢語係詩的語言」、「西方思維方式重視推理、漢民族思維方式重視直覺﹔思維與語言密切相關,所以西方語言發展出西方式科學體系、漢語不容易發展出西方式科學體系」,對不對呢?),漢語中的成語、俗語、歇後語…,漢語與漢民族食、衣、住、行…文化。
期末報告 期末考
評分標準 期末報告40%-50% 期末考60%-50%

本課程適合大學部一至四年級同學選修,學生人數上限40人。
本課程歡迎一般同學選修,也歡迎修習「教育學程」、或有興趣從事海內外華語教學的同學選修。大家對於「中華文化圈內的語言」、「漢語」、「漢語與漢文化」,有基本且充分的認識,等於擁有相當程度的語文實力。未來或發揮於一般職場工作中,或發揮於「國文」、「華語」、相關課程的教學活動中。

 

課程目標
世界上有幾千種語言。以「漢語」–漢民族說的話–而言,目前國際間幾千萬人學習「華語(或稱中文、國語、普通話、現代漢語)」,這是狹義的「漢語」﹔廣義的「漢語」除了「華語」,還包括「古代漢語、近代漢語」。
本「漢語概說」一學期的課程,分為「壹前言:中華文化圈內的語言」、「貳古代漢語」、「參近代漢語」、「肆現代漢語」四個單元。
「壹前言:中華文化圈內的語言」單元將宏觀介紹中華文化圈內的漢藏語系(Sino-Tibetan Language Family,包括漢語、藏語、語…)、南島語系(包括臺灣原住民語…)、阿爾泰語系(包括滿語、蒙古語…)…諸語言。「貳古代漢語」單元將介紹古代(包括上古、中古)漢語的語音、語法、詞彙、語義,以及古代漢語文學、哲學語言的特質。「參近代漢語」單元將介紹近代(約略相當於元、明、清代)漢語的語音、語法、詞彙、語義,以及近代漢語文學語言的相關問題。「肆現代漢語」單元將介紹現代漢語在全球各地分布的狀況。
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本課程參考文獻(僅列出部分重要參考文獻)

Norman, Jerry(中文名羅杰瑞)(著),張惠英(譯)1995[1988]《漢語概說》,北京:語文出版社。[譯自Chinese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1988.]

(c6ec)(c6fd)牛(c6fe)(c765)島(c74f)(c6f5)德(c6fe)次、(c6f9)(c6ec)香(c6fb)土(c6f1)反(c6fe)(c76d)(c77a)順(c6ea)(c748)一、(c74f)(c6ec)藤(c750)(c6ec)堂(c6e8)(c6f3)明(c76b)(c740)保 1967《中國文化叢書1:言語》,日本東京:大修館書店。

王 力 1952《中國語文講話》,北京:開明書店。
王 力(主編) 1989《古代漢語(修訂本)》(全四冊),臺北:藍燈文化公司。
王 力 1988《漢語史稿》,濟南:山東教育出版社。
卉 君(編) 1977《漢語基本知識》,香港:商務印書館。
呂正惠 1989〈中國文學形式與抒情傳統〉,收入《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》(臺北:大安出版社):159-207。
李 榮 1987《文字問題》,北京:商務印書館。
徐芳敏 1998〈談現代漢語書面語體的寫作及其研究與教學〉,臺灣大學、香港大學文學院第二次學術研討會論文:1-7。
班 弨(著),胡 坦(審訂) 1995《中國的語言和文字》,南寧:廣西教育出版社。
鄒嘉彥、游汝杰 2003《漢語與華人社會》,香港: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、上海:復旦大學出版社。
劉若愚(James J. Y. Liu)(著),杜國清(譯) 1977[1962]《中國詩學》,臺北:幼獅文化公司。[譯自The Art of Chinese Poetry. 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 1962.]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期末報告 
50% 
 
2. 
期末考 
5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